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服务 > 服务成果展示

深入开展法律服务 服务首善之区建设

  •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3日
  • 【字体:
  • 当前阅读量:

  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9年,北京市法学会继续坚持以购买社会组织法律服务项目的方式,通过项目服务的延展和落地,动员和协调系统内研究组织及相关社会力量在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社会矛盾化解、诉调对接等方面弥补公共服务不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助力首都法治社会建设。共有24家社会组织承接法律服务项目24个,涉及资金135万。

  项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涉未民事案件社会观护服务、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司法服务、老年人财产管理法律服务等。项目管理规范有序,对重点环节和事项进行重点审查和考核,走访调研10家项目承接组织,做到提前把关指导、提前规范管理、提前预防问题的“三提前”,实现项目管理的关口前移。项目成效影响突出,据统计,24家社会组织累计开展法律服务活动100多项,直接服务20余万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APP等多媒体形式辐射人群130万左右。其中“首都高校蓝色盾牌禁毒志愿者新媒体能力提升项目”等获得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

  

  法律帮扶下基层 以案释法解民忧

  

  法治社区建设---社区普法活动

  

  首都高校“蓝色盾牌”禁毒志愿者新媒体能力提升

  

  法治进校园

  

  老年人财产管理法律服务

  各项目承接组织通过法律服务项目的开展,实现了资源整合,化解了社会矛盾,对接了群众需求,凝聚了团队力量。服务项目运用专业方法化解疑难案件,提升人民调解员的素质和能力,引导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培养了法治思维,提升了公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对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社会组织将法治研究落地服务实践,与社会、基层、人民群众更加贴近,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参与法律服务项目活动,激发了法学法律组织的工作活力,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市法学会还积极探索在全市建立“法律服务站”“法律诊所”等服务站点,固化法律服务实施机制,促进区法学会属地资源和研究会的特长优势相互融合,及时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推动北京睦邻法律服务中心在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怀柔区、东城区5个区建立“公益法律服务站”8个。因地制宜为辖区居民、街道、社区和企业等单位提供针对性、有效性的法律咨询、普法讲座和法治宣传,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受到了居民、街道和学校等单位的欢迎、支持和肯定。下一步,市法学会将继续推动“公益法律服务站”的建立,力争2020年实现法律服务站16区全覆盖,形成覆盖区域广、受众人群多、服务效果强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田村路街道“公益法律服务站”    手帕口南街社区“公益法律服务站”

  

  东华门街道“公益法律服务站”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