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杂志》2019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提要
【土地管理法修正立法研究】
1.房绍坤: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完善——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为分析对象
2.高圣平: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构造
3.肖立梅:论“三权分置”下农村承包地上的权利体系配置
4.耿卓: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遵循及其贯彻
5.吴昭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试点总结与制度设计
【反腐败追逃追赃专题】
6.王秀梅 朱贝妮:反腐败追逃追赃域外追诉探讨
7.张磊:道义与信任:新时代反腐败追逃追赃的精神意蕴
8.邱陵:反腐败国际合作从联合侦查向自主侦查路径转变探讨
【各科专论】
9.肖中华 朱璨:论正当防卫中必要限度条件的激活
10.王秋玲:刑事搜查扣押中的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与非法证据排除
11.吕方园:海洋执法“虚拟登临权”理论困境与现实因应选择
【司法实践与改革】
12.左卫民:七人陪审合议制的反思与建言
13.甄贞 杨静:缺席审判程序解读、适用预期及完善建议
【青年法苑】
14.方明:职务犯罪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
15.孙峰:网售自制食品的法律规制研究
【土地管理法修正立法研究】
编者按: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根据党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我国于2015年展开了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了认真总结和及时反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国家有关部门适时启动了土地管理法的修正工作。2018年12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并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该草案及其说明,公开征求意见。本期约请参与该草案讨论的学者就其中争议问题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1.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完善——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为分析对象
作者:房绍坤(吉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土地管理法》修正应严格贯彻公益征收要件,排除商业征收类型。进一步扩大征收标的的范围,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纳入征收标的范围,一并补偿集体土地和村民住宅上的其他物权与债权负担。继续改革征收补偿标准,以农地最优用途为前提,确立以市价补偿为原则、以加成补偿为例外的补偿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程序的正义价值,建立前置的听证与协议价购程序,确立征收决定及征收补偿的司法审查制度。
关键词:公共利益;征收标的;补偿标准;征收程序
2.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构造
作者: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在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目标之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相同的权利内容,实行相同的交易规则,受到同等的规划和用途管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下位阶概念,可以直接规定于民法典物权编建设用地使用权章,其特殊规则可规定于土地管理法之中。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依出让或者划拨方式设立,分别对应于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用途。经登记而设立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样具有转让、出租、出资、赠与、抵押和继承等权能。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3.论“三权分置”下农村承包地上的权利体系配置
作者:肖立梅(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
内容提要:新修正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用立法形式将政策层面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家庭承包方式中的农户可以自愿流转土地经营权于他人而保留土地承包权,形成了农地"三权分置"权利新配置。该立法模式为农村承包地配置了土地集体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等颇为复杂的物权体系。在农村承包地上构建以农民集体所有权、农民集体成员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土地经营权为骨架的农地权利体系,有利于解决农地集体所有权虚化积弱问题,亦有利于激发农地的生产要素属性,更为契合"三权分置"改革的目的。《土地管理法》的修订需要完善集体土地征收条件以及对集体所有权人、土地承包权人、土地经营权人的补偿金分配规则。
关键词:三权分置;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成员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
4.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遵循及其贯彻
作者:耿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意义重大,是土地管理法修法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改革方案设计,需明确意识到改革方案所受的客观约束和理论研究的应有基本遵循。首先,要科学确定价值目标,以保证改革的正确推进和研究的深入推进。其次,要贯彻实践逻辑,以实践为中心,坚持逻辑性、贯彻到底。再次,应充分考虑改革方案的体系协同,在内部做到体系融贯一致,在外部实现与其他改革协同联动。在坚守以上基本遵循的前提下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关键词:宅基地“三权分置”;财产性;有偿性;改革联动
5.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试点总结与制度设计
作者:吴昭军(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法律性质不明,制度设计具有非正式性。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试点实践中存在调节金征收比例差距较大、计征基数不确定、集体提留收益的用途未臻合理等问题。未来应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统一,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分配机制。在初次分配中以产权和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通过税制参与二次分配。在入市环节,应增设集体土地入市所得税,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得进行征收。集体土地入市所得税属于所得税,为地方税,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土地开发等。在再转让环节,应对转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的增值额征收土地增值税。
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土地增值税;所得税
【反腐败追逃追赃专题】
6.反腐败追逃追赃域外追诉探讨
作者:王秀梅 朱贝妮(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自党的十九大之后,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无论从追回的人数,还是追回的财产都取得显著成功,出逃人数出现明显下降。然而,对于那些仍在隐匿不愿意回国接受审判的"硬骨头",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我国域外追诉腐败和经济犯罪的司法实践基础上,建议通过异地诉讼的方式达到追逃追赃的目的,提出引渡条约较为匮乏或适用不畅的前提下,域外诉讼是当前较为有效的引渡替代措施,运用法律手段适用逃犯目的地国的法律对腐败和经济犯罪的逃犯进行追诉,其中包括刑事追诉、移民诉讼以及民事诉讼,移民诉讼和民事诉讼最终也是域外追诉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反腐败追逃追赃;域外;诉讼
7.道义与信任:新时代反腐败追逃追赃的精神意蕴
作者:张磊(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新时代中国特色反腐败追逃追赃的成功开展,绝不仅仅是以"人"和"物"为核心的硬件系统的胜利,更在于以"道义"与"信任"为核心的软件系统的胜利。我们只有在追回"人"和"物"的基础上,强调对"道义"的伸张和"信任"的确立,向世界展现和证明中国刑事法治的发展与进步,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刑事法治的肯定与信任,才能够全面提升中国刑事法治的国际形象,推动反腐败追逃追赃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依法治国的全面开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关键词:新时代;反腐败追逃追赃;精神意蕴;道义;信任;
8.反腐败国际合作从联合侦查向自主侦查路径转变探讨
作者:邱陵(北京师范大学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鼓励各国以条约或个案形式开展联合侦查,联合侦查代表着合约国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让渡部分司法权,但能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允许外国司法人员在本国范围内,相对独立地开展侦查活动,是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新课题。结合刑事侦查活动的特性、国际反腐败实践和最新趋势,在不久的未来,有条件地开放司法权限制、允许外国司法人员一定限度内在我国直接开展侦查活动,将成为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领域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侦查;自主侦查
【各科专论】
9.论正当防卫中必要限度条件的激活
作者:肖中华 朱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刑法规定,认定防卫过当需同时满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条件,而司法实践中"唯结果论"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一条件的虚置,制约了正当防卫制度功能的发挥。激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一条件,需要重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必要性标准与比例性标准的内涵,并且设定防卫限度判断的规范路径,将比例性判断置于必要性判断之前。
关键词:正当防卫;必要限度;比例性标准;判断路径
10.刑事搜查扣押中的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与非法证据排除
作者:王秋玲(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财产权是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刑事诉讼中最易侵犯公民尤其是被追诉人财产权的是侦查措施中的搜查和扣押。我国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化要求树立财产权和人身权保障并重的理念,对财产权利易受威胁和侵犯的搜查扣押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研究。程序性保障是刑事诉讼财产权保障的重要方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重要的程序性制裁措施,搜查扣押应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挂钩,申请和审批搜查扣押要达到一定的证明标准,否则所得到的证据可能被排除。如此才能消除和预防非法搜查扣押,减少对被追诉人财产权利非法侵犯情形的发生,同时也完善了我国的非法证据主要是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
关键词:财产权利;搜查扣押;程序性制裁;非法证据排除
11.海洋执法“虚拟登临权”理论困境与现实因应选择
作者:吕方园(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对海洋安全秩序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议题,"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空间主权原则为我国海洋维权路径提出新的诉求。《塔林手册2.0》"虚拟登临权"在具体规则化细节上存在虚拟空间镜像以及现实法律问题具象,体现为行为主体排除飞机适用的限缩解释,"合理理由"的认定对于海盗、贩卖奴隶非法广播、隐藏国籍不同的样态存在不同认定标准,在信息甄别以及监测信息尺度层面存在法的价值顺位悖论难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习惯国际法遵守以及网络空间主权二次元异化的行为归责困境。溯因考证在于《塔林手册2.0》软法属性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习惯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规则冲突。现实因应路径在于依据《网络安全法》网络空间主权原则彰显,通过司法解释对海洋空间网络主权背书法律渊源。在《联合国海洋基本法》立法背景下对"虚拟登临权"行为要素进行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双向规制,构建智慧海洋体系,通过智慧执法实现海上网络信息动态监控、海上网络信息监管新路径。
关键词:“虚拟登临权”;网络空间主权;塔林手册2.0;海洋法公约
【司法实践与改革】
12.七人陪审合议制的反思与建言
作者: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基于解决陪而不审的问题和提升重要审判公众参与度的立法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审员法》确立七人陪审合议制的初衷值得肯定。但由于改革的设计理念不统一且操作模式混杂,致使陪审员的权力被割裂,重要规范、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之间相互矛盾。应当在长期试点的基础上,协调立法思路,基本方向保持陪审一体化。
关键词:陪审制;《人民陪审员法》;七人陪审合议制;陪审一体化
13.缺席审判程序解读、适用预期及完善建议
作者:甄贞 杨静(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设了缺席审判程序,这在我国刑事诉讼体系中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但在程序的适用范围上,还应增列被告人中途退庭、故意或过失使自己丧失诉讼行为能力的情形并将可能判处死刑案件予以排除;增加公告送达方式;对被告人异议权进行限制,明确缺席被告人行使异议权是引起案件重新审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仅具有引起法院对缺席判决进行审查的程序效力,并以一次为限;若贪污贿赂、恐怖活动犯罪中的嫌疑人、被告人身在境外,对于缺席审判程序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法条竞合的情况,可根据案件证据情况适时在两种程序之间进行转换,以实现程序设置的目的。
关键词:缺席审判;适用情形;公告送达;异议权;法条竞合
【青年法苑】
14.职务犯罪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
作者:方明(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一项重要的配套机制,职务犯罪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是当下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法法衔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程序、证据与调查措施。程序衔接应以刑事立案制度的构建为重点,并厘清职务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程序的构造与内容;证据衔接则以明确监察证据之证据资格、划定监察调查之取证规范、定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适用为主要内容;调查措施衔接的关键则在于建构留置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转化机制,并对涉案财物的移送规定予以明确。
关键词:监察调查;衔接;刑事立案;监察证据;留置
15.网售自制食品的法律规制研究
作者:孙峰(中共中央党校)
内容提要:近年来,网售自制食品的方式蓬勃兴起,但质量问题和消费纠纷也不断涌现。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难以适用所有的网售自制食品交易行为,很多网售自制食品长期游离于现有的法律规制之外。我国应当建立适用各类网售自制食品的法律制度,推进各地方对网售自制食品的立法供给、放宽网售食品的准入条件,并建立全国统一的网售食品登记平台和信用平台,通过建立有效的追责机制,促进网售自制食品市场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网售食品;自制食品;法律规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