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举办2019年年会暨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法律问题研讨会

  •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8日
  • 【字体:

  

  12月15日上午,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远楼一层1号会议室举办了2019年年会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法律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党校、苏州大学、法律出版社重大项目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大兴仲裁院等单位的嘉宾,以及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等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年会共有嘉宾致辞、工作报告、主题发言、与谈和评议、会议总结五项议程。嘉宾致辞环节由研究会理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尹少成副教授主持。《法学杂志》副编审刘宇琼到会并代表市法学会致辞。她对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表示年会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新精神、新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总结工作经验、谋划发展大计、推动研究会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投身首都法治实践、积极加强学会全面建设的重要举措。一年来,北京科技法学研究会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专题研讨、对外交流和法律服务工作,努力推动研究会自身建设,学术研究、法律服务、会员服务、学会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要成效。希望科技法学研究会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政治引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开展法学研究,努力服务法治实践;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好会员之家,使研究会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工作报告环节由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法律适用》编辑王锐主持。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喻中教授作《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2019年工作报告》。他指出,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2019年度在市法学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政治性要求,深入开展法学研究,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为繁荣和发展科技法学研究,推动首都法治建设的宗旨和理念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法学研究方面,研究会成员积极开展法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各类核心期刊、重要报纸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著作若干部。在学术活动方面,研究会积极开展并参与一系列主题活动,比如智能互联时代的人民调解学术研讨会、“科技创新企业的法律保障”主题调研活动等,把握住了科技法学发展的时代脉络。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方面,学会与法院、检察院、律所、企业进行长期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积极调研和交流,在法治人才培养、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成果应用转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研究会在本年度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和组织建设工作,组织建设有了很大提升。科技法学研究会在今后将继续守初心、担使命,在市法学会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不断前进。

  

  主题发言环节由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张瑞萍教授主持。本环节共有6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

  首先发言的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吕廷君教授。吕廷君教授作了“机械公敌的第零法则:人类文明的主权之争”的主题发言。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法律制度已存在一定的局限,在立法方面应当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是为人类的发展服务的,而法律则需要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规制和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李琛教授作了“人工智能法律分析的方法问题”的主题发言。她认为法律并不直接调整技术,法律的直接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目前对人工智能的法学讨论大多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例如人工智能的主体资格、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不是作品、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权利如何归属等。由于这些研究的主旨是讨论具体规则,对于一些重要的前提展开得往往不够充分。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分析仍应回归到传统的理论中。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技术,法律不能阻碍技术的发展,但法律也不宜过于超前。

  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吕来明教授作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的法律规制”的主题发言,认为人脸识别技术从传统的在侦查犯罪中的运用,到在商业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应当有完善的法律进行规制,否则会带来安全问题。

  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委党校助理研究员龚得君作了“运用人工智能完善生态法治”的主题发言。他以新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及生态补偿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认为在财政经费有限的前提下,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于完善生态法治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会理事,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邓恒作了“中国互联网法院的源起与流变”的主题发言。他从QQ法庭的探索与初级应用、互联网法院的端倪与雏形、三大互联网法院的运行与发展等角度梳理了中国互联网法院发展的脉络,并对未来互联网司法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未来互联网司法应当推进互联网专业化审判机构建设,深化互联网司法协同治理机制,健全互联网司法智能化应用机制,创新互联网司法便民利民机制。

  安杰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董雪作了“数据保护与竞争的司法透视”主题发言。她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著作权法:传统路径现实困境”及“数据权益保护与数据竞争的创新思维”三个方面介绍了数据权益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如何完善保护数据权益,认为应当综合多条法律路径维护数据权益、完善保护数据权益的技术手段和体系、综合运用传统和新技术取证手段维权。

  

  与谈和评议环节由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周雷主持。孙玉荣、董慧凝、吴文嫔三位专家分别进行了评议和与谈。

  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工业大学孙玉荣教授认为,各位专家、学者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问题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近些年对人工智能的法律研究非常火热,人工智能涉及到法律、科技等多领域、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

  

  研究会副会长、北方工业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董慧凝教授重点谈论了人工智能与法律一致性问题。她介绍了司法人工智能的研究趋势,分析了各国为维护法律适用一致性所做出的努力、通过指导性案例实现“类案同判”的实际困难,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法律一致性问题的路径选择,认为应当综合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法律一致性问题。

  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交通大学吴文嫔教授主要针对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问题进行了与谈和评议,认为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问题,与会专家都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即人工智能通常只能作为客体,它的主要作用还是为人类进行服务。

  研究会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张娜老师主持了总结环节。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刘东进副教授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聚焦年会主题“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法律问题”,作了充分的交流、研讨。与会专家有的谈论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问题,有的谈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问题;有的侧重于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立法问题,有的侧重于分析人工智能与司法的关系。研讨会气氛热烈、交流充分,非常切合会议主题。通过年会,密切了会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术交流,取得了预期效果。在今后应当继续就相关领域的问题深入开展法学研究、学术交流,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

  (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供稿)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