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窑洞到延安精神
——赴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07日
  • 【字体:
  • 当前阅读量:

  2019年6月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次陕北之行让我重温了历史,修炼了党性,感悟了延安精神。

  在延安的短短三天时间,见到最多的本地特产,便是大名鼎鼎的窑洞。从王家坪到杨家岭,从枣园到梁家河,一眼眼窑洞是我们的伟大领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指挥千军万马奋战的地方,更是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地方。有人在耳边感慨“如果能让我们在这窑洞里住上一晚体验一下该多好啊”,其实,我是住过窑洞的,确切的说是住过黄土窑,一般普通人家都会挖两眼窑洞,一个住人,一个储物。土窑洞固然有冬暖夏凉、自然环保等优点,但是由于建筑构造和材质的问题,通风和排水十分不畅,遇到雨季,窑内阴暗潮湿,令人窒息。所以,长期住在窑洞里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而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就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一边坚持斗争,一边发展生产,孕育诞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在陕北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让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传家宝。想当年,正是这种双手搂定宝塔山的决心,一旗独树扬天下的气魄才成就了雄鸡一唱天下白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曲折中探索出来的,是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磨练中树立的。

  参观梁家河使我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在这里,这生活有困惑有欢乐,有失意有收获。正是在梁家河的窑洞里他借着煤油灯在书中汲取营养,他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经受了意志品质的磨炼考验、谙熟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民情民意、锻炼了执政为民的能力本领,也赋予了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在延安学习的寥寥数天,我经历了一场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王家坪、杨家岭、枣园、梁家河等地的参观自不用说,大街小巷中悠扬的爱国歌曲,宝塔山下的红色灯光秀,革命博物馆附近穿着红军服装的路人,都在提醒我其实延安精神真的离我们很近,延安精神正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思想中,融入我们的血液里,我们都是延安精神的传承人。

丰台区司法局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