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第三届京津冀协同发展
法治论坛征文的通知

  •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5日
  • 【字体:
  • 当前阅读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是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法学会共同主办,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法治保障为主旨的法学理论研讨交流活动,第三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由北京市法学会承办。按照论坛组委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拟于2025年9月中下旬在北京举办论坛活动。现就本届论坛征文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题和分论题

  (一)主题

  京津冀法治协同创新与实践探索

  (二)分论题

  1.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立法问题研究

  2.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执法问题研究

  3.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司法问题研究

  4.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守法问题研究

  5.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法律监督问题研究

  6.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保障问题研究

  7.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8.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数字经济法治保障问题研究

  9.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生态环境法治问题研究

  10.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法治问 题研究

  二、论文征集

  (一)征文时间

  征文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至6月30日。

  (二)论文要求

  1.论文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紧扣论坛主题和分论题,深入开展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论文要求未公开发表并严禁一稿多用,不得同时向本届论坛其他主办方或本市主办的其他论坛投稿。

  3.每篇论文字数为8000-10000字。

  4.在论文标题之后、正文之前,注明作者姓名和单位,并在文末用括号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邮寄地址等)。正文前要有300字左右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论文体例格式须参照《法学杂志》编辑规范要求进行排版,文档以“姓名+单位+题目”方式命名。

  6.用宋体小四号 Word 文本;标题层次为“一”“(二)”“3”“(4)”规则进行排列;注释采用脚注,以“①②③……”标注;参考文献置于文末,以“[1][2][3]……”标注。

  7.论文需经“学术不端检测”,“查重率”应在25%以内。

  8.征文通过电子邮箱投稿。征文电子版请注明“第三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征文”字样。

  三、征文评奖

  北京市法学会将按照论坛组委会有关要求,依据中国法学会评奖办法和有关规定,组织对区域内征集论文进行评奖。

  (一)奖项设置

  本届论坛获奖论文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四个奖项,共评选获奖论文60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法学会各分配获奖论文名额20篇。其中,北京市法学会将评选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10篇。原则上,同一作者在论坛中只能获奖一篇。另外,北京市法学会根据论文征集组织工作和获奖情况,评选确定不多于3个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

  (二)评优标准

  优秀论文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问题为导向,紧盯区域热点,突出实践特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本研究领域有一定创新,对解决学术问题或实践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奖励方式

  本届论坛将为获奖论文作者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表彰决定和获奖证书,表彰决定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法学会文件印发,获奖证书加盖三省市法学会印章。视情邀请部分获奖论文作者参加论坛现场活动并作交流发言。

  四、成果转化

  1.邀请中央及中国法学会、北京市相关新闻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对论坛进行宣传报道。

  2.论坛获奖论文由北京市法学会择优推荐至《法学杂志》刊发,并对有价值的观点摘要编发《首都法治要报》。

  3.论坛结束后,北京市法学会撰写论坛综述,报送中国法学会、论坛各主办省市法学会和有关部门,供领导决策参考。

  五、论文报送

  请各区法学会、研究会和相关政法单位,于2025年6月30日前将所征集的论文以压缩文件方式发送至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邮箱bjfxhyjb@sina.com,邮件标题统一为“第三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XX单位)”。

北京市法学会

2025年5月15日

  (联系人:王波  联系电话:55560748,18810391996)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