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成功举办2024年年会
暨美丽中国法治建设研讨会

  •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3日
  • 【字体: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适逢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的深度融合,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与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联合主办美丽中国法治建设研讨会暨2024年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自然资源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等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中国法学会及地方法学会系统环境资源法学分会负责人,高等院校,环保企业和律所代表及媒体记者近百人齐聚北京化工大学,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高桂林教授主持。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永图致欢迎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北京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郭旭升,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创始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周珂教授致辞。

  2004年6月5日,全国首个省级环境资源法学研究平台——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于世界环境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正式成立,开创了省级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的先河。二十年来,研究会在队伍建设、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和首都重大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梁永图副校长在致辞中对研究会成立2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北京化工大学将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破解美丽中国建设涉及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和法治等多领域难题,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吕忠梅会长在线上致辞中对研究会二十年来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她指出,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作为中国环境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自觉承担起新时代加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重任。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研究会要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参与者、推动者的积极作用,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组织和开展环境法理论研究,自觉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建言献策。二是要抓住生态环境法典编撰的历史机遇,加强环境法治理论研究。研究会要抓住生态环境发展编撰的良好机遇,认真梳理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理论资源、实践资源和知识基础,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提出理性方案,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服务生态环境立法决策,服务生态环境法治实践。三是要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环境法治人才队伍。研究会要在确立环境法学研究方向、发现和培养研究人才上发挥引领作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完成好带队伍、出人才的重要任务。

  郭旭升同志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研究会20年来在推动环保法学研究、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希望研究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是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首都北京中心任务,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国家环境领域的实际问题,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服务实践。加强与立法、司法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主管部门等实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紧跟生态环境法典等立法工作需求,适应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资源执法等工作需要,服务国家和首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三是开拓创新。在低碳与绿色发展、企业环境合规、新污染物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取得研究新突破,作出新贡献,特别是在汲取和借鉴国外前沿学术成果基础上,培育和构建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和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

  主题报告和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美丽中国法治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分别从环境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新质生产力、双碳技术、企业环境合规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法治挑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司法效率,同时加强全民法治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联络部编辑、供稿)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