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北京市刑事侦查学研究会举办
第二届非接触式网络犯罪侦防对策研讨会

  •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31日
  • 【字体:

  2024年5月25日,北京市刑事侦查学研究会、北京警察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第二届“非接触式网络犯罪侦防对策”研讨会。北京警察学院副院长赵欣、北京市法学会联络部主任范军、党总支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夏天宇、北京市刑事侦查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北京警察学院侦查系主任蒋丽华分别代表北京市法学会和主办单位参会致辞,北京警察学院侦查系党支部书记郝宏伟做了总结发言。来自院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先后有15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5名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或点评发言。

  研讨会主要研究观点:1、关于坚持“四专两合力”(专题研究、专门队伍、专案攻坚、专业技术,抓好内部合力,促成外部合力。)理念,推动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质增效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履行反电信网络诈骗主体责任,警示社会公众提高防诈识诈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逐步实现由事后打击向事前预防转型。2、关于以打促治,打防结合,加强源头治理。重点打击黑灰产业链,运用科技手段,发现、识别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及时预警和劝阻,推进技术反制,加强金融、电信、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监管和源头治理。3、关于加强大数据侦查取证的规范化建设。网络经济犯罪资金体量大、资金流向、股权结构、团伙架构等,都与案件定性密切相关。新型网络犯罪侦查,要注重研究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要加强大数据侦查取证的规范化建设,以强化创新数字取证方式、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作为对抗犯罪的强力手段。 4、关于网络犯罪形态及突出的犯罪类别。各种网络犯罪的组织方式、外在表现形式、范围、影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违法犯罪生态。对网络隔空猥亵犯罪、非接触式寄递渠道贩毒犯罪手段、虚拟货币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等新情况、新问题应予关注。5、关于网络犯罪侦查防控方法创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实时分析和深度计算大数据,提高诈骗信息预警拦截的效率和及时性。基于靶场的网络案件仿真、专项训练方法,在攻防训练、实战对抗、安全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范军同志代表市法学会在致辞中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切实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全面推进研究会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意见》和市委社工部、市委两新工委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研究会党建工作。要加强请示报告,及时向市法学会报送工作动态信息。二是提升研究引领能力。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领会并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市委政法委的重要部署要求。三是促进理论与实务结合。紧紧围绕刑事侦查实践、非接触网络犯罪现实状况,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特征、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注重在对策建议上多做文章,提出更有份量、更有价值的真知灼见。四是形成治本之策。树立整体思维,系统观念,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充分利用首都法学资源富集的优势,集中攻坚,提出系统集成、切实管用、针对性强、标本兼治、涵盖一揽子具体举措的治本之策。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