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犯罪治理领域热点难点”

——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举办观语系列学术沙龙

  •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7日
  • 【字体: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法学社会团体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经北京市法学会批准,2024年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聚焦犯罪治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倾力打造“观语”系列学术研讨沙龙,活动计划自3月起,每月开展一期,组织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公检法等实务部门、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开展有思想、有深度、有成果的学术研讨活动。近日,沙龙先后聚焦“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食品安全治理”和“职务侵占犯罪与企业腐败治理”方面突出问题,组织了三场学术研讨活动。

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

  第一期“观语” 学术沙龙,主题为“从电影‘第二十条’到刑法第二十条”,围绕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问题展开研讨。

  与会者认为,正当防卫司法适用的困境是复杂的。(1)思维观念的原因。这主要表现为对斗殴和正当防卫的关系问题以及正当防卫是否适用治安案件。一种是错误认为斗殴案件中不存在正当防卫的适用空间;另一种是片面认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没有规定正当防卫条款,因此,打架斗殴案件不适用正当防卫。事实上,打架斗殴只是一种行为样态,是否具有防卫性质,需要从双方斗殴的原因等进行具体判断,不能一概否定正当防卫的可能性,将两者对立起来;正当防卫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应区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2)规范层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不当理解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的构成特征,错误地增加了“不得已”等要素,把防卫时间的急迫性和紧急避险中的时机条件混淆,从而限制了正当防卫的成立范围。(3)事实认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防卫案件中的取证难等问题,也为影响对事实的认知判断。比如,斗殴案件中往往起因比较突然、时间持续短、防卫行为与攻击行为相互交织,证人比较少,从而导致证据难以搜集,还原案件事实比较困难,进而难以充分认定防卫性,引起法律适用上的分歧。(4)法律适用与人性的关系、司法决策的现实压力等,也会造成“和稀泥”“唯结果论”等问题,影响该制度的实践运行。也正是基于此,电影很好地传递了一种法治正能量,但如何推动该制度的实践活性,还需要法律职业群体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治理

  第二期“观语”系列学术沙龙主题为“3•15镜头下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罪与罚”,围绕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的问题展开研讨。

  与会者通过研讨,认为:(1)要合理看待舆论的监督作用,包括理性评价“3·15”晚会上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专业角度去把握食品安全案件,避免监管、执法与处罚等环节的脱节。(2)包容审慎执法理念与“四个最严”不冲突,既要体现柔性执法,也要特别注意过于追求包容执法,由此可能会放任不法行为,无法发挥警戒教育作用。(3)要把运动性执法转变为常态化执法。(4)当前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门槛偏高,行为类型偏少,导致规制范围过窄,建议对刑法中的罪名体系予以完善,将不能说明和拒绝说明事由等制假售假行为直接纳入规制范围。(5)在网络宣传上,应强化平台事先安全审查义务和事后的执法配合义务。

  此次沙龙以新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既涉及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行刑衔接等宏观问题,也关注到了听花酒案、槽头肉案、假驴肉案、假鸭血案、保健品案等热点疑难类案;既涉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性难点,也探讨交流了此类犯罪证据搜集、运用的疑点和困境。大家普遍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极为专业的法治话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法学界和实务部门的共同关注与研究,将法学研究成果与法治实践的需求联系起来,及时回应违法犯罪治理的现实需要,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才能更好地推动食品安全治理的成效,真正维护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职务侵占犯罪与企业腐败治理

  第三期“观语”系列学术沙龙“职务侵占犯罪与企业腐败治理”,聚焦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职务侵占行为,围绕司法认定难点,关注新问题,以期推动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与会者通过研讨,认为:(1)为有效防范和治理,职务犯罪的认定总体上应当缩限的。(2)建议对新三罪进行限缩,尤其是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3)一人公司股东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专家们围绕职务侵占罪的认定、职务侵占犯罪与商业贿赂之间权益救济、一人公司职务侵占和防范风险、职务侵占罪认定中的证据问题、财产混同对职务侵占罪认定、职务侵占罪的治罪与治理、利用虚拟货币实施职务侵占犯罪、职务侵占罪的成因和预防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适用职务侵占罪的修订加大了对非公有制经济刑法保护力度,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完善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要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证据收集、情形适用等方面坚持刑法的谦抑性,严格贯彻权责一致、罪刑相适应原则,既要强化刑法保护力度,也要防止适用中的变形,甚至伤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情形发生。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